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Elsevier

其他期刊文章

其他期刊(类型属于转向文章)

  • 妇科内镜手术后放置腹膜排气导管:系统性综述

    我们对评估妇科内镜手术后放置腹膜排气导管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进行了系统综述。我们在标准医学数据库中检索了之前已发表的研究,不限定文献的语言、国籍、样本量以及是否为盲法研究。我们确定的主要终点为内镜手术后4~6、24和48小时的肩部疼痛及总体疼痛情况,次要终点为患者满意度、镇痛及止吐需求。按照Cochrane协作组织指南要求对纳入的RCTs的质量进行评估。

    我们根据5项质量合格RCTs的数据得出结论,即妇科内镜手术后放置腹膜排气导管具有总体获益的证据非常有限,当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发现研究组的肩部疼痛及总体疼痛改善与镇痛、止吐需求的减少并无关联。

    关键词: 内镜手术;排气;疼痛;镇痛

  • 硫酸镁在先兆早产中预防早产的效果

    背景:硫酸镁在某些情况下被用作子宫收缩抑制药物以抑制先兆早产孕妇的子宫活动,预防早产的发生。
     
    目的:评估硫酸镁治疗用于先兆早产以预防早产的效果及其后遗症。

    搜索方法:我们检索了Cochrane妊娠与生育组试验注册数据库(最后检索日期为2014年1月31日)。

    选择标准:在考虑为早产的孕妇中将硫酸镁作为单一宫缩抑制剂,以任何方式给药,并与安慰剂、未处理或其他宫缩抑制治疗(非硫酸镁)进行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

    数据采集与分析:至少有两名审查作者对试验合格性及偏倚风险进行评估并独立进行数据提取。

    主要结果:
    纳入的37项试验(共有3571名女性及超过3600名婴儿)一般具有中至高度偏倚风险。对分娩前分别使用了硫酸镁、安慰剂、未处理或其他各种宫缩抑制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对于“在进入试验后48小时内分娩”这一主要结局而言,接受硫酸镁的妇女与未接受者(接受了安慰剂/非宫缩抑制药、β-受体激动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OX抑制剂、前列腺素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19项试验,1913名妇女)。在主要结局——严重婴儿问题方面的结果亦较为相似,暴露于硫酸镁的婴儿与未暴露者(接受了安慰剂/非宫缩抑制药、β-受体激动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OX抑制剂、前列腺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各种宫缩抑制药)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18项试验,2187名妇女)。没有试验报告极早产结局。在报告了严重母亲结局的7项试验中,没有事件被记录下来。硫酸镁组与安慰剂或非宫缩抑制剂组相比,总体死亡风险(胎儿、新生儿、婴儿)出现临界性增高[危险比(RR),4.56;95%置信区间(CI):1.00~20.86;2项试验,257名婴儿);硫酸镁组与其他类型的宫缩抑制剂组在这一结局方面并无差异(10项试验,991名婴儿)。在硫酸镁组与非硫酸镁组之间,不管是与安慰剂/非宫缩抑制剂相比,还是与任何特定类型的宫缩抑制剂相比,新生儿和/或婴儿死亡及胎儿死亡的情况并无差异。对于多数的其他次要结局,硫酸镁组与对照组在下列指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早产风险(例外情况:1项纳入65名妇女的试验显示,与巴比妥类药物相比,硫酸镁组的风险显著较低)、分娩时孕龄、与钙通道阻滞剂组相比,硫酸镁组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中治疗的时间显著延长,但硫酸镁组与COX抑制剂组或前列腺素抑制剂组相比时则无差异。4项报告此结局的试验均未报告母亲死亡事件。硫酸镁组与对照组在足以导致治疗终止的母亲不良事件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唯一例外的情况是有1项试验显示硫酸镁与 β-受体激动剂相比具有显著的益处。

    作者的结论:
    硫酸镁并不能延缓分娩或预防早产,当作为宫缩抑制剂使用时在新生儿和母亲结局方面并无明显益处,而且用于这一适应证时有可能导致胎儿、新生儿或婴儿的总体死亡风险增高(与它被用于某些妇女以产生母亲、胎儿、新生儿、婴儿神经保护效应的结果正相反,在后一种用途下硫酸镁可显示出有益作用)。
  • 引产初始时人工扫膜是否有益?

    目的:确定在引产期间进行人工扫膜是否有益。

    方法:在随机试验中对足月孕妇的分娩结果进行比较。孕妇被分为在引产开始前接受人工扫膜或未接受人工扫膜两组。

    结果:共招募了870名妇女,剔除了70名。共有400名未产妇(A组)[198名接受了人工扫膜,202名未接受] 以及400名经产妇(B组)[201名接受了人工扫膜,199名未接受]。在A组接受了阴道内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E2用药的受试者中,同时接受了人工扫膜者具有显著较短的平均引产-分娩时间(12.9± 1.3 vs. 16.2± 1.1 h,P=0.046),较低的平均催产素剂量(6.6± 0.6 vs. 10.11± 1.4 mU/分,P=0.01),较高的正常分娩率(阴道分娩82.8% vs. 58.6%,P=0.01)。对于存在ARM且接受了催产素单药治疗的未产妇,人工扫膜亦有良好的效应(平均引产-分娩时间为5.9±2.9 vs. 10.9±2.6 h,P=0.04,平均最大催产素剂量为9.8±1.1 vs. 15.2±1.1 mU/min,P=0.01)。A组中宫颈条件欠佳、接受了人工扫膜的孕妇的效果较为有限。

    结论:人工扫膜对分娩具有有益的影响,但其效果对于需要PGE2或催产素单药治疗的宫颈条件欠佳未产妇较为有限。

    关键词: 人工扫膜;未进行人工扫膜;经产妇;未产妇;结局指标

  • Hedgehog蛋白表达对接受放疗或化疗的FIGO Ⅰ~Ⅳ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在接受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中评估Hedgehog信号蛋白。对5种Hedgehog信号蛋白与预后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

    方法
    总共对131例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Ⅰ~Ⅳ) 的Patched(PTCH)蛋白、Smoothened(SMO)蛋白以及GLI1、GLI2和GLI3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ly,IHC)分析。对Hedgehog蛋白表达、临床病理学因素与临床预后数据之间的联系进行评估。

    结果
    在8%~37%的肿瘤细胞中存在IHC染色呈阳性的5种Hedgehog蛋白。出现频率最高的蛋白为SMO,而出现频率最低的蛋白为GLI1。较低的SMO、GLI2表达与KRAS突变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联系。与SMO表达较少的肿瘤相比,过度表达SMO的肿瘤更多出现残余或局部复发。与PTCH表达较少的患者相比,超过75%细胞表达有PTCH的肿瘤患者有显著较高的无复发存活率(P=0.023)。而SMO的情况刚好相反。对于GLI2,GLI2表达率为5%~25%患者的总体(P=0.004)及远端(P=0.015)复发率与GLI2表达率更高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
    研究发现PTCH、SMO和GLI2对于残余癌、局部复发及GLI2远端复发等预后具有预测价值。Hedgehog信号通路亦似乎在宫颈癌发病中发挥着与HPV16感染、KRAS突变同样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宫颈癌; Hedgehog蛋白

  • 妇产科腹腔镜手术后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与布比卡因切口局部浸润进行镇痛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后使用腹横肌平面(TAP)阻滞是否比布比卡因切口局部浸润更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研究设计
    这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试验,采取自身对照。接受4孔对称腹腔镜手术的妇女被随机分组,分别接受30 ml 0.25%布比卡因加肾上腺素右侧或左侧TAP阻滞。研究中包含两组患者。第1组由麻醉医师在超声引导下进行TAP阻滞。第2组由外科医师在腹腔镜引导下进行TAP阻滞。在两组中,对侧手术切口以等量布比卡因分次进行浸润。所有患者在手术期间均接受了对乙酰氨基酚和酮咯酸。在1、2、4、6、8、12、18、24和48小时于触诊前后对阻滞侧及对侧术后腹痛情况进行评估,使用10分视觉模拟量表进行评分。如果疼痛评分存在2分的差异,则视为具有临床意义。

    结果
    有88例患者符合统计分析的要求:第1和第2组分别有45和43例患者。在两组中,多数患者报告阻滞侧及对侧的疼痛程度相当。在第1组中,2小时平均报告疼痛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在一段时间内以超声引导阻滞的效果较佳,但无临床意义。在所有其他时间点未观察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在对切口进行触诊后进行的客观疼痛评估的评分亦无显著性差异。当对腹腔镜引导阻滞及局部浸润进行比较时,所有时间点或触诊后的平均疼痛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作为多方式镇痛方案的一部分,两种阻滞镇痛法与布比卡因切口局部浸润相比并不能提供显著的临床获益。

    关键词
    布比卡因;妇产科腹腔镜手术;局部麻醉;切口浸润;术后疼痛;腹横肌平面阻滞

  • 先兆早产患者接受阿托西班或利托君抑制宫缩的治疗副作用及早产预测因素